2020年,根据自治区有关部署和安排,桂林市认真开展“双打”(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成效显著。
----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在市级“双打”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调整到位的基础上,桂林市双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就全市范围内“双打”工作交接和执法情况进行了专题巡视,制定下发《桂林市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2020年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全年“双打”工作目标、工作重点、部门任务和工作措施。各县(市、区)和成员单位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制定了相应的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各类专项实施方案,以网络或现场形式对行业实施监管,对企业进行服务培训,对人民群众开展宣传动员,形成了知识产权保护与侵权假冒行为打击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态势。
----深入宣传 营造氛围
2020年,我市充分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政务公开宣传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安全生产宣传月、食品安全宣传周以及“12.4法制宣传日”等重要活动节点,在全市共悬挂“双打”宣传横幅370余条,展出“双打”宣传展板420余块(次),发放“双打”宣传资料(册)25000多份,开展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巡回审判活动6场(次)。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及假冒伪劣商品对经济社会和百姓生活造成的危害,促使广大生产经营者自觉守法,着力推动形成公平竞争、诚信守法的营商环境。
(图为普法活动现场)
----行刑衔接 重拳打击
2020年,全市共出动各级各类执法人员14000余人次,执法车辆约3000台次,检查各类生产企业、经营户(店)16000余家(次)、集贸市场370余个(次),查处各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政案件261起,罚没款187.64万元。全市公安系统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共立案26起,破案23起,同比去年上升64.29%;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共立案36起,破案28起,同比去年上升16.67%。破获谷某庆等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口罩案、桂林某公司被侵犯商业秘密案等重大案件,为服务桂林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桂林市两级法院共审理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4件36人,判处有期徒刑5—10年4人、3—5年5人、3年以下27人,共计判处罚金490.6万元。
(图为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
今后,我市将进一步加强执法,以专项行动为抓手,推动行政、公安、检察、法院多部门联动,有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强化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双打”工作的认知,推动社会共治,形成打击违法犯罪的强大合力;进一步理顺思路、统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双打”工作水平,全面开创桂林市“双打”工作新局面。
(文:于静/图:黎剑虹)
上一篇: “数”说2020年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
下一篇: 李彬副主席到北京路智慧市场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