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桂中,流传着一句生动的俗语:“一天不吃酸,两腿打蹿蹿。”这句话不仅道出了当地百姓对“酸”的深厚情感,更在来宾市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别具一格的酸品文化。
武宣县地处低纬度,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为红糟发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然而,红糟酸的制作却受到温度的严格限制每年只能在5至10月份进行。目前,武宣红糟酸主要分布于二塘、三里、东乡、黄茆等乡镇,其中二塘镇光山村的红糟酸尤为出名。
红糟酸,这一源自武宣县人民群众特殊传统技艺的美食,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沉淀。它利用古人留下的“红糟种子”,以本地盛产的优质大米为原料,经过蒸饭、拌饭、发酵、冲洗、腌制等一系列繁琐而精细的制作工序,最终形成了具有独特风味的美味佳品。制作过程中,蒸好的松散米饭拌上红糟种子,添加适量酸醋和米酒使之发酵,颜色越发殷红,最终呈现出类似于胭脂的迷人色调。值得注意的是,红糟种是自然发酵形成,不添加任何色素,既健康又美味。
于红糟酸的起源,武宣县流传着许多传说。传说中,村民们曾采得一种特殊草药,用来浸泡并冲洗煮好的米饭,经过多次洗晒,米饭最终变成了又红又酸又香的“糟”。然而,一场大火加上旱灾将山上的草药烧光,村民们便用特制的方法将“红糟种子”世代流传并保存下来。另一个传说则讲述了一位村民将饭菜吊入井下保存,几天后竟发现米饭变成了红色,酸中带香,于是村民们便用这红糟作为种子,世代相传。还有传说称,太平天国前军主将萧朝贵为了激励将士,利用当地大米制作出了象征未来红红火火的红糟,并用红糟做菜犒劳将士。
红糟酸品集酸、甜、辣、香于一身,口感层次极为丰富。一口咬下,恰到好处的酸味首先刺激着味蕾,紧接着甜味缓缓渗出,中和了酸的锐利。辣味和香味随后袭来,为整个味道增添了一抹热烈而醇厚的气息。而食材本身的脆爽,更是为这美妙的口感锦上添花。无论是腌制嫩姜、豆角还是酸辣椒等时令特色蔬菜,红糟酸都能赋予它们独特的风味。
红糟酸的魅力不仅限于直接食用,用它来烹制菜肴更是别有一番风味。红糟鱼中,独特的酸味渗透进鱼肉的每一丝纤维,去腥增香,让鱼肉鲜嫩且味道浓郁。红糟猪大肠在红糟酸水的作用下变得脆嫩可口,酸香四溢。此外,红糟猪肚、红糟焖鸭和红糟炒猪头肉等菜肴也因红糟酸的加入而焕发出别样的美味。
对于武宣人来说,红糟酸早已不仅仅是一道美食,它承载着家乡的记忆与浓浓的乡愁。逢年过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餐桌上摆点红糟菜肴,欢声笑语中,红糟酸的味道在舌尖上散开,亲情也愈发浓厚。
若是你来到来宾武宣
一定要尝尝这“百味之魂”红糟酸
感受它独特的风味
体验武宣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
上一篇: 【八桂美食】贺州牛肠酸——独特风味传四方,酸辣绵长情意浓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