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腐乳半碗饭”,豆腐乳被称为“东方乳酪”,它用独特的味道和口感,吸引了无数的食客。
#01
腐乳通常分为
青方、红方、白方三大类
而桂林豆腐乳
就是白腐乳的代表
是传统特产“桂林三宝”之一
早在300年前就享有盛誉
被列为朝廷贡品
清代诗人、美食家袁枚
在《随园食单》中就曾称赞
“广西白腐乳最佳。”
▼
白腐乳在生产时不加红曲色素
使其保持了本色
#02
“方寸”佳品 滋味无穷
成品腐乳为寸余见方、厚约6厘米的小块,表面呈胶状透明,质地细滑松软,味道鲜美奇香,辣中有甜,甜中喷香,香中又能品辨出川椒、桂酊、八角、蒜泥以及三花酒的混合馥郁,滋味无穷,可直接用它佐餐或烹调。腐乳在桂林西乡一带享有盛名,村民们常用它来招待亲朋或者馈赠好友。
桂林豆腐乳因其形、色、香、味超群出众,备受人们的推崇,从而誉满全国,蜚声海外。
#03
非遗代表 历史悠久
桂都首邑,水韵临桂
这处有着两千余年历史的古城区
山川秀丽,四季分明
独特的气候
为桂林豆腐乳提供了
绝佳的制作环境
▼
桂林豆腐乳历史悠久,其制作技艺远在宋代就已形成。清代乾隆年间在临桂县四塘乡横山村生产。
△工人正在给笼屉里成型的豆腐块喷菌发酵 图源/公众号@桂林日报
需选用优质黄豆做成质地较硬的豆腐,榨去水分制成寸许方坯块,然后放入霉柜霉化。待坯块全部长出黄白色菌丝(霉毛),即拌和三花酒、盐及其他香料,置于坛或罐中腌制,1-2天后浇灌上等米酒使坯块全部泡浸,密封存于阴凉干爽处4-6个月即成。
2008年,桂林豆腐乳制作技艺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04
桂林人的餐食灵魂
因为一块豆腐乳,桂林人的餐食有了灵魂。时光回溯到四五十年前,大部分“70”“80”后桂林孩子的早饭是一个寡淡无味的糍粑。彼时,母亲从厨房一角的瓶子里夹出一块豆腐乳抹在糍粑上,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有时候只有稀饭,倒上点腐乳汁,搅拌一下,也是美味。
一块普普通通的豆腐,在桂林人手中,经历了毛霉、腌制、发酵等过程后,最终有了“麻辣鲜香,入口即化”的丰富口感。这项技艺经过数百年来的传承和发展,早已成为了当地人的味觉记忆,并形成独树一帜的地方品牌。
上一篇: 【八桂美食】梧州纸包鸡——玉纸轻挑满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