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钦州的美食天地里,钦州扣肉堪称一绝。
这道承载着钦州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的菜肴,
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内涵,
成为钦州人餐桌上的宠儿,
更是游子心中家的味道。
01.
历史渊源·岁月沉淀的美味
“它的诞生和钦州的发展紧密相连”
据史料记载,早在古代,钦州地区的人们在重要节庆和祭祀活动中,就会制作猪肉菜肴。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无数厨师的精心改良,逐渐形成了如今的钦州扣肉。
在物资相对匮乏的过去,扣肉是餐桌上的“硬菜”,只有在重大节日或贵客临门时才能享用。每一块扣肉都凝聚着主人家的热情与诚意,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2.
选材讲究·品质从源头开始
“优质的五花肉是扣肉的灵魂”
钦州本地农户散养的土猪,因其肉质紧实、肥瘦比例恰到好处,成为首选。这种土猪在自然环境中生长,食用天然谷物和野菜,肉质鲜嫩多汁,风味浓郁。
除了五花肉,还需搭配质地细腻、淀粉含量高的荔浦芋头。芋头吸收了肉的油脂,变得绵软香甜,二者相得益彰。此外,酱油、八角、桂皮、香叶等调料虽看似普通,却为扣肉赋予了独特的风味,缺一不可。
03.
制作方式·匠心独运的烹饪艺术
“炸至金黄起泡 做到皮酥肉烂”
煮肉定型
将选好的五花肉放入大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姜片、葱段、料酒等去腥增香。先用大火将水烧开,再转小火慢煮,直到猪肉熟透但不失嚼劲。这一步的火候和时间掌握十分关键,煮得太生,后续油炸时易溅油且不易炸透;煮得太烂,肉在油炸和蒸制过程中容易散开。
油炸上色
煮好的五花肉捞出,用牙签在猪皮表面扎满小孔,让猪皮在油炸时更好地吸收油脂,形成漂亮的虎皮纹。接着,在猪皮表面均匀涂抹一层老抽,晾干片刻;锅中倒入足量的食用油,烧至七成热,将五花肉皮朝下放入锅中。瞬间,热油与猪肉接触,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猪皮迅速变成金黄,形成诱人的虎皮纹。
切片腌制
炸好的五花肉捞出,待其冷却后,切成厚薄均匀的肉片放入盆中,加入适量的酱油、盐、白糖、八角粉、桂皮粉等调料,搅拌均匀,让每一片肉都充分吸收调料的香味。腌制的时间一般在30分钟左右,这样既能让肉入味,又不会使调料味过重掩盖肉的本身鲜味。
芋头搭配
将腌制好的肉片皮朝下,整齐地码放在大碗中,再把炸好的芋头块放在肉片上面。加入适量的腌制肉片的汤汁,放入蒸笼中,用大火蒸制1-2小时。在高温的作用下,肉的油脂慢慢渗出,融入芋头中,使芋头变得香浓可口;而肉片则吸收了芋头的清香,肥而不腻。蒸制的时间越长,肉和芋头的味道就越融合,口感也更加软糯。
04.
文化意义·美食背后的情感纽带
“在钦州,无扣肉不成宴”
钦州扣肉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钦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节日庆典,还是家庭聚会,扣肉总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它代表着团圆、喜庆和吉祥,是人们情感交流的重要纽带。在外地游子心中,钦州扣肉是家乡的味道,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忘怀那一口软糯香甜。每当回到家乡,吃上一口热气腾腾的扣肉,心中的思乡之情便得到了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