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女收龙眼,蛮儿拾象牙。长安千万里,走马送谁家”。
自唐代以来,西粤广西就是龙眼的主要出产地与进贡地。据传说最早的石硖龙眼树,是从大石缝中长出来的。由于树根被大石夹住,只好往深土层里钻,树根吸收了地下的“精气”,结出来的龙眼特别好吃,是所有龙眼品种中品味最好的。
平南石硖龙眼具有肉厚核小、味甜清香、肉脆爽口的特点,作为石硖龙眼中的佳品,是广西平南县名特优水果,曾荣获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石硖龙眼又名十叶、石圆、脆肉等。
清代赵古农《龙眼谱》记述“粤之龙眼,当十叶为第一”。石硖龙眼原种出自广东南海平洲,后传至龚州(广西平南县)。因平南县境中部恰好被北回归线横贯,又南近海洋,全年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境内有浔江、大同江、 白沙江、乌江、大鹏江、思旺河、秦川河等河流,湿润少霜,非常适宜石硖龙眼的生长,因为极佳的生长环境,平南县出产的石硖龙眼,较其他地区的又别具风味,据说附近居民因为经常食用,多体健长寿,故当地人称“长寿果”。
最早,平南县石硖龙眼出产极少,就连当地居民也多是“但闻其名, 难尝其味”。相传最早只有一棵龙眼树,在平南大新镇石山下,裂石而生,树根绵延百米,树干从石缝钻出,有碗口粗,树冠如巨伞,叶青枝茂, 果满枝头。
20世纪20年代,当时的平南大新上垌村举人覃竹饶之子覃敬清,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国后,在大新购置了一片千亩果园。
早就听闻新和街石山“长寿果”的美名,便利用留学时学到的果树嫁接技术,用石山上的那棵龙眼树,成功嫁接培植了108株龙眼树苗。这108棵龙眼树,便是广西石硖龙眼的母本树,现存于母本园中,石硖龙眼因此而得名。该果园后来被命名为——“中国广西石硖龙眼母本园”并成为全国唯一的石硖龙眼母本园。
“却拥木绵吟丽句,便攀龙眼醉香醪。”平南石峡龙眼,核小肉厚,果肉晶莹剔透,鲜滑多汁,味美甘甜,夏天冰镇后更止渴解暑。除了味道鲜美,鲜果制成桂圆后,还有极高的药用保健功能。《名医别录》称其养心益智,有滋补强体、补心安神、养血壮阳、益脾开胃、润肤美容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有治疗“五脏邪气,安志厌食”的功效,称“久服强魂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故有“果中神品”之称。
作为石硖龙眼的重要产地,平南县凭借其优质的生态环境,紧随时代步伐,抓住每一个创富机会,打造平南石硖龙眼区域公共品牌。坚持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创建了“红心牌”“仙珠牌”等知名商标品牌。通过龙头企业主导和带动,积极推进“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行机制,建立经营主体与农户、农企双方互惠共赢经营模式,通过休闲农业旅游吸收就业、扶贫资金入股分红、土地入股分红等形式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产业致富。
2014年,平南石硖龙眼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2018年,平南县石硖龙眼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被评为广西三星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2019年,石硖龙眼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现如今平南已成为全国龙眼种植面积最大县之一,其生产的龙眼成功出口,提高了龙眼的经济效益。
为适应市场需要,平南县还及时引导农民进行龙眼无公害化生产,创建了13.5万亩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成为全国最大的县级富硒石硖龙眼生产基地,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县目前种植石硖龙眼20万亩,年产量约 5.5 万吨鲜果,年总产值约20亿元。
平南石硖龙眼,从最早在平南这一方水土扎根生长,到如今因平南人的勤劳智慧而美名远扬。是环境孕育了人,还是人改造了环境?平南石硖龙眼与平南人,在天地和谐中,拥抱财富,名扬世界。
上一篇: 东北老铁:广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林砂糖橘”来啦!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