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虽然鲜美却常常因为膻味被人拒之于千里之外。但是,好的羊肉是不会让人觉察到膻味的,反而只觉其肉质鲜香可口。得益于喀斯特地貌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天然馈赠,广西许多地方都适合养殖山羊,其中有“山羊之乡”美誉的都安更是远近闻名。
"八山一水一分田"
都安瑶族自治县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过渡的斜坡上,是全国喀斯特地貌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素有 “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荒山、坡地植被比较丰富,以藤类灌丛和灌木为主,多分布在700-900米的山地上。虽然全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冬春两季雨水少,干旱严重。再加上石山陡峭,只能放羊不能放牛。
气候、植被、地形等种种因素都对都安山羊品种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经过长期的选择,都安山羊形成了体型小、结构紧凑、行动敏捷、善于攀爬的地方品种。
都安——广西山羊养殖大县
都安山羊是广西境内饲养群体数量最多地方优良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都安县三只羊乡、拉烈乡、龙湾乡、菁盛乡等乡镇,周边的马山、大化、巴马等县也有分布,是南方喀斯特山区一个肉用山羊品种。都安山羊品种从何时于何地引进已无从考证,当地人称都安世世代代都养这种羊,历史很悠久。据《都安县志》记载,“本县家畜,大的如牛、马、猪、羊;小的如鸡……唯山地则兼养羊”,而在解放前,都安山羊就因病少,易于饲养,肉质良好而远销广州、香港。1983年,被载入《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正式命名为 “都安山羊”。
都安是广西山羊养殖大县,2012年山羊饲养量占全区山羊饲养量的10%,还曾被列为全国养羊基地;2003年,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予 “中国都安山羊之乡” 称号。
而且当地少数民族凡婚丧嫁娶都有杀羊祭祀的习俗,所以养殖山羊历来是当地农民的传统产业和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为了快速推进都安山羊产业向科学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建设资源集约、生态友好型的大产业,都安加大了资金技术投入,实施了“山羊杂交改良技术推广”“羊羔生产配套增产技术推广”“万只商品山羊饲养示范”“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千山万弄百万山羊”生态养殖工程等多个项目,采用公司与农户合作的模式搭理发展养羊业,使都安山羊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2013年,都安山羊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了国家农业部认证,并获得《都安山羊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2016年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打造都安山羊品牌打下基础。
山羊佳肴——色香味各异
适应于南方石山环境的都安山羊耐粗饲、肢短小而健壮;公羊母羊都有角有须,黑色或蜡黄色的角多向后上方弯去;羊毛颜色多为黑色、麻色、黑白花和白色;板皮板质均匀、薄而轻韧、弹性好、纤维细致,是出口畅销的热门货和制作高级皮革的原料。都安山羊是小型的肉用种,肉质细嫩而有弹性,结缔组织少,脂肪坚实,味道清甜而腥膻味小,营养丰富。
都安人很会烹饪山羊,可根据全羊躯干各部肌肉组织的分布不同,用不同的烹调方法做出色、香、味各异的60多种菜肴,比如清炖羊肉、羊包肝、焖羊蹄、鲜脆白切肚等,堪称“全羊宴”。其中“美容长寿汤”苦而甘甜,“山珍羊扣”肥而不腻,“羊肉火锅”令人回味无穷。
在全羊宴中最“猎奇”的要数羊酱、羊红。羊酱就是将羊肚里细嫩那节小肠割下,丢去青色的部分,分绑两头,放入油锅里煎至黄熟,再熬成浓汤。由于都安山羊在山区食百草长大,所以羊酱汤也有“百草汤”的雅号。至于羊红,主要原料就是新鲜山羊血,而且必须是3年以上的山羊的血才够清甜鲜美。一小勺鲜山羊血就可以煮一大碗羊红,鲜嫩程度堪比豆腐花,再配上花生米、羊五味,真是一绝。
此外,利用优质山羊肉为原料,采用传统的原始方式熏腊烧烤制而成的腊羊肉,风味奇特,更是送礼待客的绿色佳品。
都安山羊食贴
01羊肉性温,可以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修复胃粘膜,帮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冬季常吃羊肉,可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而夏秋季节气候燥热,不宜多吃羊肉。
02羊肉中有很多膜,切丝之前应将其剔除干净,否则炒熟之后肉膜变硬,不易嚼动下咽。
上一篇: 融安河边鱼——食鱼之味 百味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