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记者从全区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去年我区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扎实推进专项整治,共查处侵权假冒案件1.4万件,同比增长71%;移送公安机关122件,同比增长197%;全国打击侵权假冒绩效考核排名从第3档进入第2档。
强化民生领域执法,主动聚焦群众关切,市场监管部门部署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查扣侵权假冒家用燃气器具11331台。持续保持食品案件查办高压态势,查办食品类案件16467件,同比增长30%。加强口罩产品质量安全案件查办,查处口罩案件42件、问题口罩21.5万只。药监部门强化“两品一械”案件查办工作,查处案件3992起。
强化互联网领域执法,主动聚焦监管难点,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查处案件316件,罚没款234.70万元。文旅部门开展文化市场“净网”“清源”“秋风”等专项整治行动,立案215件,移送公安机关5件。版权部门开展“剑网2021”专项行动,查处各类侵权盗版案件43起,移送司法机关7起,逮捕嫌疑人9人。
强化农村领域执法,主动聚焦薄弱环节,市场监管、公安等5部门联合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行动,查处案件2703件。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全区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查办案件94件;开展种业检查执法,查办案件53件。
强化知识产权执法,主动聚焦保护创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蓝天”专项整治行动,查处各类专利案件227起;开展打击商标假冒侵权等专项行动,查处商标违法案件1353件,案值1783.7万元。
强化进出口环节执法,牢牢把好南疆国门,南宁海关查办案件1989起,涉案货值人民币1401万元,同比增长2.5倍,查获货值居全国前列。
加大打击力度,确保整治到底、震慑到位。公安机关共立侵权假冒犯罪案件633起,破案40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92名,同比分别增长69.25%、65.98%、58.29%,获公安部七局贺电2次,实现量质齐升。检察机关批捕119件、239人,同比分别增长63%、58%。审判机关审结判决165件、411人,同比分别增长17%、25%。
依法公示企业相关信息,推进开展失信惩戒。各部门有效利用“两法衔接”信息平台,录入侵权假冒案件信息9543条,实现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侵权假冒案件信息的资源共享和协同监管。
上一篇: 广西获批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
下一篇: 秦如培到广西市场监管局调研